银典合作近况怎么样
经济持续低迷,贷款需求热度不减,在这种背景之下,典当行与银行加强合作,甚至尝试拓展。无论是从资金,还是风控,抑或是招徕客户上,无疑都会“双赢”。熟悉典当的人都知道,早两年,业内曾掀起过一阵“过桥”风,不少人认为这是找到了一条与银行合作的好渠道。然而时至今日,相当一部分人对于这种方式开始变得避讳,但又似乎是一个“公开的秘密”。
以银行理财产品补充典当资金缺口
许良(福州汇林典当行总经理):实际上,在典当行业内,我们跟银行的合作长期都在探索,也有一些成效。比如说,银根紧缩的时候,从银行贷不到款的客户,通过银行介绍来找我们,这就是个很好的合作途径。这是促进了典当行跟银行合作的第一个方面。典当行可以当天放款,从“快”这一点上来说,银行比不上,因此典当行可以暂时将客户“寄存”在此两三个月,等银行审批好、发下贷款后,再将客户转到银行。这对典当行、银行乃至很多行业,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,都很有利。
还有一点值得一提,众所周知,典当行的息费比银行高,作为典当行来说,不妨向银行以投资理财的方式作为典当行融资缺口补充,其实也是很好的一种经营模式。因为就算产生典当不良资产也不怕,因为其变现能力非常快。
这种模式很简单。比如说,银行的主要利润原来也是赚利差,贷款是6厘,存款才3厘,赚了一笔钱,当然感觉不错。跟典当尝试投资理财的合作,一方面,银行理财能给客户比较合适的利息,比如说贷款利息,或者更高点儿,另一方面加上银行也要赚利润,综合种种考虑,银行开1分2给典当行,典当行放出去2分,对典当行来说的,这个息费不高,大家都能接受,而典当也能从中赚8厘,不是皆大欢喜的事吗?看到银行理财收益率这么高,客户都会去委托理财,银行通过资金把信托产品转移到典当行,典当行低率放出去,更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,是很好的资金融通内的合作点,为什么我们典当行不去做呢?
其实,在类似的合作中,风险并不大,因为典当行可以跟银行共管,参与评估。
现在,典当行缺资金的现象很普遍,如果想经营好典当行,借用银行资金发展业务,又何乐而不为。
是公开的秘密
卢鑫(浙江典当业内人士):据我所知,现在典当行与银行之间的合作非常隐晦,相当一部分业内同行对于这个话题也不愿意多谈。出现这样的局面归根结底是源于银监会的相关规定,认为银行的资金要用于实体企业,不能转贷。
其实,现阶段银行与典当行之间的合作,基本都集中在上述的“转贷”关系上,也就是业内俗称的过桥业务。客户向银行贷款,贷了半年到期,客户必须还清了才能续借,因为银行有比较严格的审批程序。假如客户还不上怎么办,这时将其转给典当行是一种选择。当然,这种情况下,往往银行信贷员会找自己熟悉的典当行,更多时候,双方对这种合作都不愿公开,甚至合作中不以典当行的名义,而是以典当行经营者的个人名义来做。
但目前相关部门对于银行的资金流向审查非常严,以至于这种方式被不少人讳莫如深。按照理论来说,典当是银行有益的补充,这种合作方式应该是合法的渠道与平台,且原本应该公开透明,不过实际操作起来就是事与愿违。
作为典当业界人士,我个人认为,中小企业融资困难,抽贷就会“死掉”,就如同人需要新鲜的血液一样。再说,资金运作本来就应该是流动的,何必让原本应该是正当、正常的合作变成公开的秘密呢?
“过桥”也能反着做
江天宇(北京某典当行业务经理):现在在北京,典当行与银行之间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合作方式,以往的“过桥”,是在银行一时贷不到款的客户先从典当借贷,而这种新的合作方式则相反,典当行的客户贷款一旦属于长期性,当客户有续当需求时,只要其原意,典当行会将客户介绍给银行,等到银行放款下来后,客户还清典当行后再转至银行。
但也应该看到,这种合作是有一定风险系数的。比如银行的贷款审批等一系列时间往往比较长,最快也需要20到30天,再说合作中通常是熟人之间的交流操作,不能不考虑到其中或将出现变故的因素。
无论如何,典当与银行之间的资金合作可挖掘的空间不容忽视。目前典当行尚不能进入同业拆借市场、银行间债券市场,而银行对典当的拆借资金管理比较严格、限制多,典当行只能通过在典当的服务品种上加强与银行的合作。既然典当行面对的业务领域非常广阔,何不多考虑有没有两者能共同参与的典当品种,充分利用银行的资金优势,主动承担部分成本,让利银行,取得资金的使用权。例如开发系列银行典当合作品种,约定还款期限和价格,由银行负责资金来源,具体业务由典当行承担等。只要是走的合法途径,典当和银行的合作处处有机会。